在吴甡看来,杏山塔山都是小地方,失了就失了,但宁远战略位置重要,是辽东巡抚衙门所在地,城中居民数万,是大明不得不救的地方,一旦被围,朝廷必然两难。
朱慈烺笑一下,还是不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“不瞒殿下,臣已经想好了,只等锦州失守的消息传来,臣就上书皇上,从宁远撤兵,严守山海关!”吴甡一咬牙,将藏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。
“先生的意思我明白,不过我不建议侍郎将此事在朝堂上公开提出。”朱慈烺道。
“为什么?”
“第一,我父皇和朝臣都不会同意,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,坚定了那些朝臣死守宁远的决心;第二,军机大事本就不适合放在朝堂上公开讨论;第三,比起宁远,另一个地方的军情更急迫。”
“殿下说的是哪里?”
“长城!”
山海关从未遭受过建虏的直接攻击,建虏几次入寇,都是绕道蒙古,从长城破关而入,包括即将在今年十月份发生的这一次。因此比起山海关,长城各个关隘的防务,更为急迫。
“殿下是说,建虏又要入塞?”吴甡脸色一下就变了。
“是,如果我所料不差,今冬十月末,建虏肯定会再次绕道蒙古,从长城入塞。”
“现在刚二月末,锦州之战尚未结束,殿下何以笃定建虏今冬一定入塞?”吴牲问。
“先生刚刚说了,人无远虑必有近忧,建虏屡次从长城进犯,朝廷却束手无策,如今松山新败,我大明九边精锐付之一炬,京畿空虚,建虏岂能不趁虚而入?”
吴牲叹口气:“原来殿下也是这么认为的,不过长城防务破绽多多啊……
明朝历来重视北方边境的防御,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在位时屡屡向北用兵,终于将蒙元驱逐至大漠,但蒙元的威胁并没有消除,明军大兵一到,他们便远远遁走,待明军折返,他们又卷土重来,为了彻底解除蒙古人对边境的骚扰,自洪武年间开始,明朝沿北方边境,顺山川走向,利用前朝修砌的长城遗迹,西起甘肃的嘉峪关,东至山海关,重新筑起了一道长墙,因长逾万里,故又称‘万里长城’。
嘉靖朝之后,蒙古人衰落,辽东建虏却渐成大患,因此明朝的防御重点也从宣化、大同东移到山海关一线,尤其是万历朝以后,建虏威胁日益增大,-->>
“第一版主网小说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bzdus.com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